張生:可以“不平”別只剩“不平”
近日,“80后是被坑的一代”的吐槽充斥網(wǎng)絡(luò)。80后如何如何、將怎樣怎樣,類似表述早已屢見不鮮。在網(wǎng)絡(luò)上博關(guān)注、玩噱頭、貼標簽是老一套,公眾如今也有了免疫力,明白人看了,笑笑就完了,不會為了那幾句話而自情緒運慪閑氣,更不會因此自暴自棄。曾幾何時,“80后是垮掉的一代”論調(diào)甚囂塵上,事實上,很多80后正成為各行各業(yè)的主力軍、生力軍,這些都是對之最有力的駁斥。
想當然極可能碰一鼻子灰,無須贅言。相形之下,整個事件中流露出來的那股子怨氣則值得關(guān)注。一遇事就來情緒,一談問題便不平,要么怨家境不好、生不逢時,要么罵社會不公平、體制有問題,至于反躬自省、剖析自我卻不多見,努力方向、改進辦法也付之闕如。這或許與個人境遇、現(xiàn)實不足有關(guān)系,說到底還是心態(tài)出了問題,如普遍懷疑,對什么都不滿意,動不動就否定一切;如苛求完美,習慣拿“放大鏡”看事物,小瘢痕也成了大瘡疤。一位外國詩人棒喝——“一棵大樹,要全部的去看他,別單去找那蟲蛀的葉!”對不平者可謂是絕好的勸誡。
怨氣是一味慢性毒,倘不及時疏通,很容易流于褊狹偏激;負面心態(tài)像病菌一樣能傳染,抵抗力稍差一些的人都會被感染。這從一個角度提醒人們多做疏導工作,特別是對80后多些關(guān)心理解。不可否認,除了生存壓力、生活煩惱這些人人都可能遇到的事情之外,他們中有人也有自身弱點。有的雖然年屆“而立”,成了所在行業(yè)部門的骨干,但閱歷未到、火候尚淺,容易鉆牛角尖;有的是溫室里的“花朵”,沒經(jīng)過挫折、沒吃過苦頭,有時難免“傷不起”……如果不能有意識地自我排遣,又缺少外界的輔導幫助,朝氣就會沾上暮氣,銳氣可能輸給惰氣,在悵嘆中蹉跎、在怨艾中消沉,這樣的例子并非沒有。
魯迅先生曾感慨:“不平還是改造社會的引線,但必須先改造了自己,再改造社會,改造世界;萬萬不可單是不平。至于憤恨,卻幾乎全無用處。”時移世易,重溫經(jīng)典仍然令人猛醒。與改革共成長正是80后得天獨厚的優(yōu)勢,與父輩相比,80后更有著無可比擬的條件,用作家王蒙先生的話說,“上千年來,中國人能吃飽飯,也就是近30年的事”;再用“小巨人”姚明的話說,“感謝這個偉大進步的時代,使我有機會去實現(xiàn)自己的理想和價值”。
時代轉(zhuǎn)輪的指針已經(jīng)落在當代青年身上。我們不僅應該銘記“萬萬不可單是不平”的忠言,更要充滿“少年心事當拏云”的豪氣,肩起擔子,堅定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