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謹代表自己及所有參與實習的同學們,向您們表達最誠摯的感謝......”
3月11日上午,一封簽滿署名的手寫信,寄到了任樓煤礦黨委組織部。誠摯的語言讓觀看人員深受感動。信件來自安徽理工大學2020級采礦工程專業(yè)的11名畢業(yè)實習生,他們在任樓煤礦度過了6天的實習,從生活到學習,從理論到實踐,他們用質樸的語言,抒寫了這段時間的礦山收獲與感悟。
當天下午,礦長丁三紅、總工程師歐東東、副總工程師王飛,安徽理工大學礦業(yè)工程學院副院長、教授陳登紅,礦業(yè)工程學院教授孫建及11名大學生們,在二樓會議室進行了一場特殊的座談會。從人才招聘到人才培養(yǎng),從智能化礦山到未來發(fā)展,大家在會上暢所欲言,說學習、聊感悟、談展望、暢未來。
“下了井,到了現(xiàn)場,才發(fā)現(xiàn)很多東西是課本上學不到的,像支護、噴漿這些工藝和我們腦中構想的有很大差異,像我們想象不到‘天軌’在井下究竟如何運轉,這次實習讓我們看到了許多理論知識的實際應用。”會上,大家七嘴八舌地談論著實習收獲。“來到任樓煤礦,才發(fā)現(xiàn)礦山和我想象的不太一樣,沒有想象中的黑、臟、差,地面寬敞整潔,井下各種自動化設備,到工作面還能乘坐‘天軌’。”
大家對這句感悟很是認可。如今的任樓礦,早已擺脫傳統(tǒng)印象,地面采煤不見煤,不見矸石山,煤場大棚拔地而起,綠化面積持續(xù)擴大,過去的煤場成為如今的休閑打卡地;智能化工作面構建成熟,井下采煤不再依靠人工,坐在操作室動動手指就能輕松移架、割煤。
丁三紅點頭說道,“你們有沒有看到我們文化長廊上的排版文字,‘穿西服,打領帶,坐在辦公室把煤采’,這句話已經不再是一句口號,而是我們現(xiàn)在的奮斗目標,未來的煤礦發(fā)展正朝著信息化、智能化高歌猛進。”
初出茅廬的大學生青澀而又真誠,也是礦山急需的新鮮“血液”。歐東東作為安徽理工大學畢業(yè)的“老學長”,和實習生們分享自己的工作經歷和成長經驗。“咱們現(xiàn)在的大學生可趕上了好時候。這幾年,礦山智能化飛速發(fā)展,正是需要咱們這樣的專業(yè)人才。”
近年來,任樓礦持續(xù)加強人才隊伍建設,暢通人才成長通道,大學生入職便在崗位輪崗鍛煉,還有經驗豐富的導師一對一“帯徒結對”,礦山誕生出一批批有技術、善管理的青年人才。同時礦山打通人才晉升方案,“不拘一格降人才”,公開競聘讓能者上;培養(yǎng)高技能勞模工匠,讓有能耐的人拿年薪。越來越多的青年人才走上管理崗位,成為礦山高質量發(fā)展的動力源泉。
有人趁著機會再次表達著感謝,“剛來礦山第一天,咱們礦上就給我們送了洗漱大禮包,從衣食住行到學習實踐,礦上為我們的學習創(chuàng)造了許多便利條件,很感謝任樓煤礦給我們提供的這次實習機會。”還有人開口就是誠心的發(fā)問,“咱們皖北煤電啥時候招人啊?”
座談會在愉快地氛圍中走向尾聲,陳登紅邀請丁三紅、歐東東、王飛三人兼任安徽理工大學礦業(yè)工程學院的企業(yè)兼職教師。
大家合影留念。
或許,礦山的種子已經種在他們的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