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煤礦安全生產(chǎn)網(wǎng)!

再回“高頂山”

作者:陳瑜 2024-02-19 14:35 來源:煤礦安全網(wǎng) 高頂山

  好久都沒有聽到“高頂山”這個名字了,這個離華鎣市區(qū)并不算太遠的地方。作為兒時生活過6年的故土,是一個坐落在山坳里的老礦區(qū),一別多年,一直都想回去看看,但又始終沒下定決心。

  終于,在無數(shù)個機緣巧合之下,去年,我和父親再一次回到了這里,走過小時候走過的路。常常自詡“煤三代”的我,孩童時期對于煤礦的感觸不深,這次短暫的“旅行”也算彌補了多年來心中的那一點遺憾。

  這里已經(jīng)被改造成了礦山公園,但作為一個展現(xiàn)礦區(qū)文化的景點,變化并不算太大,倒也正好能讓我回味下那一段還沒怎么“醒事”的童年。

  從老拱橋穿過一個高高的棚,沿著旁邊的小河一路向里走,再轉(zhuǎn)個彎,對面就是“球場壩”了。零零星星的記憶中,依舊如初的布局,同樣笑得燦爛的花草,以及至今還保留著的一前一后兩座橋,倒也能聯(lián)系起來。

  可能是高度決定視野,“球場壩”沒有記憶中的那么寬敞,長大后的我看來,其實只是一塊很小的水泥壩子,也難怪,在我的印象中,“球場壩”不是打球而是賣菜,同時,這里也是幾個小伙伴每天嬉戲打鬧的地方。

  看臺的梯子上便是我家,雖然已經(jīng)拆了,但腦子里還能掛上相,旁邊的電影院以及那一排“小平層”也都不在了。路邊的蒲公英似乎沒有想象中那么歡快,更多的是沉穩(wěn)內(nèi)斂了起來。

  尋覓著記憶,橋?qū)γ婺菐撞綘€梯子還在,小時候就知道是個不好走的路,踩過幾步青苔就分岔了,以面前的大樹為分界線,一邊是通向旁邊大樓,一邊則是曲繞著上山,直到鐵軌旁。

  倘若沒有記錯,沿著鐵軌走不到一會就會遇到當年乘涼的山洞(運煤車的隧道),而鐵軌的另一頭的終點就是煤倉,那里還有就讀過兩年的幼兒園。當時,鐵軌旁還住著幾戶人家,在那個電話還不普及的年代,時常能聽見山下傳來的吆喝聲,現(xiàn)在看來,這山并不算高。小時候,一群小孩子在鐵軌旁的樹上捉知了、抓蟲子、逮蝴蝶算是一大樂趣,往往聽到“球場壩”下傳來訓斥聲,才各奔東西,各自回家。

  一路向里,好遠的路,記憶也越來越模糊,澡堂、醫(yī)院的零碎記憶還在,食堂是從我父親的描述中再次“了解”的,再往里走就真是我的盲區(qū)了,即便小時候也從未涉足,印象中全是山,不會有路。

  既然來了,就進去瞧上一眼。原來父親一直念叨著的礦區(qū),這里面才算。順著父親的引導,我們一路爬上了網(wǎng)紅景點——老虎崖,崖下是兩層稱得上人間仙境的碧潭,聽父親說,叫黑龍?zhí)叮@名字倒與我對它的印象截然相反。

  穿過“虎口”是早已廢棄的大樓,不得不驚呼,當年的人,是如何跨越這狹窄的蜀道把它修建在這里,而更讓我驚訝的是,父親告訴我,爺爺曾經(jīng)就住在這里。

  對,爺爺曾經(jīng)就是高頂山的煤炭工人。

  時間是種極好的東西,忘卻了難過的,唯獨留下美好。小時候,父親因工作原因常年在外,很少陪伴,母親也不得不成了專職保姆。而爺爺作為煤炭工人,在他的幫襯下,家里的生活還算過得去,無微不至的關懷讓我也不覺著那個年代的清苦,這種關懷直到爺爺退休后離開礦區(qū)。

  隨著母親的再次回歸工作,我開始熬過那一段“無人問津”的日子,更少的陪伴顯然讓我十分孤獨,但當時的我也能理解,畢竟詩和遠方很貴。好在,后來父親回來了,我們一家子也離開了這里,在一起生活了好多年……

  在追溯記憶的同時不由得感慨時光的靜默。從崖上下來,我和父親沒有停留,相視而笑,滿足地離開。

煤礦安全網(wǎng)(http://m.getpedicuristjobs.com)

備案號:蘇ICP備12034812號-2

公安備案號:32031102000832

Powered By 煤礦安全生產(chǎn)網(wǎng) 徐州鑄安礦山安全科技有限公司

使用手機軟件掃描微信二維碼

關注我們可獲取更多熱點資訊

感謝網(wǎng)狐天下友情技術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