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余華的《活著》,像是在觀看一部黑白劇集,在主人公福貴平靜抑或帶著些許快樂回憶的敘述中,劇情以時間的順序,漸次鋪展開來,把一幅幅關于死亡的畫面一一呈現(xiàn)在面前,把主人公福貴經(jīng)歷的生離死別一幕幕上演。
福貴是一個有著樂觀精神的人。在福貴自己看來,“他苦難的經(jīng)歷里充滿了幸福和歡樂,他相信自己的妻子是世上最好的妻子,他相信自己的子女也是世上最好的子女,還有他的女婿他的外孫,還有那頭也叫福貴的老牛,還有曾經(jīng)一起生活過的朋友們,還有生活的點點滴滴……”
但在別人的眼里,福貴的一生無疑是在苦難中浸泡著。為老娘進城去抓藥,卻陰差陽錯被抓了壯丁;唯一的兒子被不良醫(yī)生抽血而死;聾啞的女兒總算有了一個家,卻因為生孩子死了;孝順的女婿因意外事故身亡;對他不離不棄的女人也在病痛與精神的雙重折磨下離去;年幼的外孫因為自己“老得又笨又蠢”吃豆子撐死了。
一個人一生中會經(jīng)歷多少次死亡,又會面對多少次親人的離去。對于他人的死亡。我們或許會因為意外而感到驚訝,在未來的日子中漸漸淡忘;而對于親人的離去,尤其當一個又一個的親人,接連而去,在以后的生活中能平靜地活著嗎?能用一種愉快的心情和語氣去講訴給別人聽嗎?福貴是喜歡回想過去,喜歡講訴自己的經(jīng)歷的,“似乎這樣,他就可以一次一次地重度此生了。”似乎這樣,那些親人會一次又一次地與他在一起活著。
在福貴的精神世界里,他的親人們一直都生活在他的身邊。親人們的氣息,時刻充盈在他活著的每一個日子里,每一方空氣中,陪伴著他一起吃飯,一起耕田。小說中這樣寫道,“我聽到老人對牛說,今天有慶、二喜耕了一畝,家珍、鳳霞耕了也有七八分田,苦根還小都耕了半畝。你嘛,耕了多少我就不說了,說出來你會覺得我是要羞你。話還得說回來,你年紀大了,能耕這么些田也是盡心盡力了。”這是老人福貴對老牛福貴的鼓勵,也是老人福貴對自己的鼓勵。
當生命中的苦難一次次降臨的時候,人們該如何去面對?是掙扎抗擊,還是妥協(xié)頹廢;是抱怨詛咒,還是坦然面對。對于這一切,福貴是坦然的,平淡而冷靜的。“做人還是平常點好,爭這個爭那個,爭來爭去賠了自己的命。像我這樣,說起來是越混越?jīng)]出息,可壽命長,我認識的人一個挨著一個死去,我還活著。”福貴如是說。
怎樣活著,是對現(xiàn)實,對生活的一種態(tài)度。許多人在表達正面的生活態(tài)度的時候,常引用這么一句話,“你高興快樂是一天,煩惱痛苦也是一天。”還有一句詩說,“世界以痛吻我,我要報之以歌。”
這句話,這句詩,福貴作出了最好的詮釋和注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