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煤礦安全生產網!

廉政小故事

作者:丁雨 2021-06-30 15:44 來源:煤礦安全網

廉政小故事

崇尚清廉,是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在古代,有一些官吏也能注重為官清廉,做到出淤泥而不染,從而各自獲得了與為官清廉有關的綽號。這些綽號,或反映為官者出塵不染的清廉情操,或體現老百姓對為官清廉者的贊許,別有情趣。

懸魚太守。東漢時羊續(xù)任南陽太守。一次,有個府丞聽說羊續(xù)愛吃鮮魚,便托人備了兩條大鯉魚,一清早給羊續(xù)送去。羊續(xù)婉言辭謝,不肯收受。府丞老于世故,笑著說:“區(qū)區(qū)二尾小魚,又不是金銀財寶,大人何必那樣認真?”說著,把魚往案上一擱,轉身就走。于是,羊續(xù)把那府丞送來的魚高懸于官衙中,以示拒賄。

一錢太守。漢代會稽太守劉寵,在任時簡除苛政,關心民生。后來朝廷調他進京任職,路過山陰,有幾位百姓攔住車駕,一定要送他百錢,以感謝他在會稽為民辦的好事。劉寵聽了很感動,再三推辭,最后只得選了一個錢作為紀念。從此,“一錢太守”的綽號便在民間傳開。

懸絲尚書。西晉“竹林七賢”之一的吏部尚書山濤,身居宦海,卻甘于清廉,潔身自好。陳郡人袁毅曾做鬲縣令,一次,偷偷給山濤送去百余斤真絲,山濤得知后命家人將這些真絲懸于梁上,以警世人。后來,袁毅劣跡事敗,朝廷得知他曾送真絲給山濤后,派人到山濤府上查詢,但見那百斤真絲仍懸掛在梁上,雖已為蟲蛀食,但“塵埃封印如故”,眾人便稱他為“懸絲尚書”。

菜知縣。明代胡壽安先后任信陽、新昌等縣知縣,一生清廉自持,不事奢侈,常自種蔬菜以供日用。他吃的是粗米飯,穿的是粗布衣,睡的是紙帳子,百姓稱之為“菜知縣”。他曾在紙賬上題詩一首以自警:“紫絲步障簇春華,臥地眠云自一家,雪又不寒云又暖,扶持清夢到梅花”。

驢車尚書。清代戴敦元任刑部尚書時,不講享受,著粗衣,坐敝車,生活簡潔。一次,天剛下過一場大雪,他穿著雨衣,手里抱著文書,在路上徒步行走,直到在大街上遇到一輛驢車,才叫驢車送他到刑部衙門。人們?yōu)橘澠淝辶头Q他為“驢車尚書”。

半鴨知縣。清代于成龍終生從政,清廉無私,崇尚節(jié)約,甘于淡泊。據《于清端公政書》載,他在任廣西羅城知縣時,其子從山西老家來看他,他只有一只還舍不得吃的咸鴨,乃割下一半作為兒子回老家時路上的菜肴,因此得名“半鴨知縣”。后人有詩贊之:“半鴨知縣古來殊,為政清廉舉世無。徜使官員皆若是,黎民安泰樂斯乎!”

懸檄督撫。清代名臣張伯行,工于謀事,恥于謀私,做官清正廉潔。他任福建巡撫時,常有親朋故舊攜禮來見。但張伯行對來訪者的貢奉,執(zhí)意不納分毫。為杜絕送禮者,便寫了一篇《禁止饋送檄》,高懸堂上,以明其志。其《禁止饋送檄》云:“一絲一粒,我之名節(jié);一厘一毫,民之脂膏。寬一分,民受賜不止一分;取一文,我為人不值一文。誰云交際之常,廉恥實傷。倘非不義之財,此物何來?”此檄一懸出,果然使行賄送禮者望而卻步,悻悻離去。于是,當地百姓尊稱他為“懸檄督撫”。

(搬家中心 ?丁雨)

煤礦安全網(http://m.getpedicuristjobs.com)

備案號:蘇ICP備12034812號-2

公安備案號:32031102000832

Powered By 煤礦安全生產網 徐州鑄安礦山安全科技有限公司

使用手機軟件掃描微信二維碼

關注我們可獲取更多熱點資訊

感謝網狐天下友情技術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