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齒莧饃
前幾天,家鄉(xiāng)的朋友在朋友圈曬了幾張自家做的馬齒莧饃的圖片,勾起了我內(nèi)心深處的記憶。我很喜歡吃母親做的馬齒莧饃。
馬齒莧,在北方農(nóng)村并不陌生。兒時,家里生活條件比較差,母親在地里干活的時候,總會摘點馬齒莧帶回家做馬齒莧饃,時至今日,那獨特的美味讓人記憶猶新,留下了滿滿的回憶。
馬齒莧饃的做法其實很簡單,先和面,把面粉揉成團,發(fā)一會兒,接著把面團搟成直徑大小約一米的圓形面皮兒,隨后在一個搟開的面皮兒上均勻地撒上一層把腌好的馬齒莧,用小搟杖挑起一邊的面皮兒,然后卷起來,再搓成長條,切成小段,放進大鍋,水開蒸20分鐘,再燜2到3分鐘出鍋。
接下來,把蒜頭、青椒、食鹽放在蒜臼中搗成糊,加清水和食醋,盛碗,還可以放幾滴小磨油、辣椒油,蘸汁就算成了。拿起一個馬齒莧饃,蘸著蒜汁吃,那叫一個爽。
小時候,生活條件艱苦,馬齒莧饃成了難得的美味。每次吃馬齒莧饃,母親看到我們姊弟幾個狼吞虎咽的樣子,甚是欣慰。記憶里,馬齒莧饃似乎比紅燒肉更能誘惑我。
2010年到廣東上班后,生活習(xí)慣的不同,讓我對馬齒莧饃的念想也只能在夢里才能實現(xiàn)。前幾年,到鄭州去玩,看到農(nóng)家樂菜譜上“馬齒莧饃”,我頓時眼睛一亮,被告知沒有蒜汁。嘗了一個,遠遠沒有蘸蒜汁的好吃,與記憶里母親做的馬齒莧饃相差甚遠。
故鄉(xiāng)的山水,故鄉(xiāng)的親人,故鄉(xiāng)的美食,想起來都會讓人心生暖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