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窯哥書寫歷史---我的一段人生履歷
1953年初秋我出生于河北省蔚縣黃梅鄉(xiāng)的一個小村落。父親因公務不在臨盆的母親身邊,那是這個月份第7天的凌晨,母親的舅舅做了一個夢,說有一塊很堅硬的石頭從墻外飛進來,“咚”的一聲落在窗前。太陽剛升起來的時候,我便來到了這個陌生的世界。
于是,舅姥爺對母親說,就叫他 “石頭”吧,好存。
后來我想,我這塊石頭,大概就是從遙遠的底層深處來的。因為不久,我和母親就隨父親一路向西回到祖籍,從此落足于礦區(qū)腳下的古鎮(zhèn)暖泉。
17歲高中畢業(yè)后,在本地開始任教,擔任初中兩個年級復式班的文科老師,語、政、史、地四門課程全上。剛去的時候,我的身高比初二的幾位學生還矮半頭,但村子里的人們卻很尊重我,家長們也很關照我。后來因工作需要調到公社,不久又到了蔚縣廣播站。
這一時段,有兩個人對我的人生很重要。一位是我初、高中的班主任門秉剛老師;另一位是把我從學校調到行政的班惠同志,他時任蔚縣暖泉公社的黨委書記。1972年,蔚縣從當年高中畢業(yè)生中選拔200名優(yōu)秀學生在西合營集訓,然后向全縣分配充實教師隊伍。我們暖泉中學去了9名同學。
上世紀80年代初,我曾在蔚縣大南山里的一個工程指揮部待過一段時間,那是總后與糧食部合署開鑿的一個石洞工程。剛去的時候,因還沒從家庭變故的陰影中解脫出來,一度情緒很低落,但堅持寫作的興趣卻沒有減。1980年暮春時節(jié),我從一份刊物上看到河北省長李爾重寫的《上路篇》,很受裨益。于是,便冒昧地給這位省領導寫了封信,題目是《聆尊一勸我上路》。不久,這封信稿在當年的6月號《河北青年》發(fā)表,又過了些日子,竟然收到李爾重先生近3000字的一封長信。這件事情本身就令我十分感動,看了信的開頭,更是讓人感慨萬千:
曹森同志:
你的信,轉到我手上,已經(jīng)很久了。早就想給你寫
一封回信。由于繁冗牽扯,和重重矛盾的纏繞,未能實
踐我的想法?,F(xiàn)在才給你寫信,請你原諒。
一個堂堂的省長大人如此客氣如此在意一位普通青年的生活和成長,真該給今天和后來為官者留為佳話。至少對于我,從那以后,無論遇到怎樣的艱難困苦,我都會覺得自己眼前有一位不凡之人在激勵著自己,因此都會咬牙挺過來。
1984年秋,原蔚縣煤礦的黨委書記袁蔚同志差人把我招到煤礦,從此,我的大半生和礦工兄弟們結下緣分,也親歷了這家地方龍頭企業(yè)改革發(fā)展的奮斗歷程。
蔚縣煤礦,即后來的老虎頭煤礦。始建于1955年,為張家口市屬國有中型一檔企業(yè)。在半個多世紀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的創(chuàng)業(yè)征程中,始終堅持“內抓管理,外抓銷售”的經(jīng)營方針,以走一步看三步的戰(zhàn)略眼光發(fā)展壯大自己,將一個年產(chǎn)3萬噸原煤的小煤窯最終建設成市屬中型一檔國有企業(yè)。本世紀初,年產(chǎn)原煤超過百萬噸,并入開灤前的2004年底,達到173萬噸;企業(yè)固定資產(chǎn)原值3.3億元;凈值2.4億元,總資產(chǎn)4.48億元;產(chǎn)品銷售收入位居張家口市10強之列。
我到礦的時候,正趕上企業(yè)進行廠礦長負責制改革,機構和權責關系進行著較大的變更和調整。由于我的寫作基礎較好,被安排在黨委宣傳部門作新聞干事。
繭子花烙下了真誠的囑咐,
像一幅幅袖珍的“改革畫圖”。
掌紋里傳來了滾燙的期冀,
似一股股濃縮的烏金流出。
眸子如同高頻段的載波,
一雙大手攥得動筋響骨。
筋動處隆起了立體的規(guī)劃,
骨響聲猶如開發(fā)的樂鼓。
凸起的骨節(jié)像山頭,
毛孔又若井口那樣羅布;
凹下的指縫像巷道,
紋絡恰是掌子面無數(shù)。
比如說,這像蓋房子……
對,對,你是梁,我是柱!
載波通過大手遙感,
力的軌道同步。
我的這首《書記握住礦長的手》,是到礦不久發(fā)表在一家刊物上的,她貼切形象地反映了廠礦長負責制在煤礦在國有企業(yè)的一段改革經(jīng)歷,在縣里的一次詩歌朗誦會上受到師友們的一致好評。談創(chuàng)作體會時我說,生活是文學的生命,是煤礦洶涌的改革大潮讓我收獲了創(chuàng)作的喜悅。日后,我會踏踏實實地為沸騰的礦山為可愛的礦工兄弟們書寫、歌唱。
個人的選擇與歷史的契機,一定會為自己的未來留下具有因果關系的答案。可以說,這個秋天,我一頭扎進煤礦,至今無怨無悔。
從入礦到退休30年,礦領導經(jīng)歷了前后四任,自己也從一名臨時工成長為企業(yè)送培干校畢業(yè)的黨的宣傳干部。職責與使命讓我已經(jīng)習慣了為企業(yè)唱贊歌,為礦工加油鼓勁,為窯哥書寫歷史。
到礦的時候剛過而立之年,,熱情高,精力旺盛。盡管工資只有幾十塊錢,但常常夜以繼日地干。稿子也源源不斷地在外發(fā)表。短短兩三年,蔚縣煤礦在河北省、在煤炭行業(yè)成為知名企業(yè)。。1990年,我作為這個礦第一位送培的文科大學生,很榮幸地到北京煤炭管理干部學院進修學習,并被學院聘為院報和廣播站的編輯,還在校加入了中國共產(chǎn)黨。
從北京回來后,開始代理黨委宣傳科科長,工作更是格外用心用力。雖然是地方礦,但卻有著一支勇于奉獻,特別能戰(zhàn)斗的職工隊伍。50多年征程漫漫,歲月如歌,他們用意志和品質、心血和生命,書寫了一首首壯美的史詩,為張家口的地方經(jīng)濟發(fā)展、國家的能源建設,做出了可歌可泣的貢獻。
這里的礦工樸實憨厚奉獻精神強,關鍵時刻敢拿命贏得別人的幸福。一位身高只有1.6米的董德西,在南留莊井透水的緊急關頭,他沒有在最佳時機逃生,而是拼命向還不知情的06工作面上的19名礦工兄弟跑去,并與大家一起沉著應戰(zhàn),最終平安升井。
龍成福25年干井下工,平均兩年做三年的活,1988年因公受傷還未出院,就對井口領導說“我好了還要下井”。主任不答應他又去找礦長。老黨員王池是管地面售煤的,在煤炭供不應求的那些年,這是個“肥差”。有的司機給他塞錢要討方便,他說:“甭說我是黨員,就是個普通工人也不行!”
這一類故事這些人物還有許多許多。如“開拓隊長”李庫、機修主任宗進玉、“礦山驕子”張寶成等等……
所有這一切,都深深地觸動著我的心靈與筆桿,企業(yè)每走一步,我的文字、我的圖片都留有清晰的印記。我的歌與哭我的鼓與呼都是企業(yè)的脈搏。
從入礦到上世紀80年代末,我以這些無私奉獻者們的事跡,寫了一大批稿件,除了在外傳播之外,還利用企業(yè)板報、櫥窗、廣播等渠道,演講、文藝節(jié)目等形式進行廣泛的宣傳?!端螏煾颠M廠50天》、《像煤一樣》、《嘴上 “沒毛”辦事也牢》、《人間自有愛》等稿件就是在這階段發(fā)表的。我個人也由于上稿數(shù)量與稿件獲獎等因素年年被評為地方黨報、電臺和行業(yè)報的優(yōu)秀通訊員,同時也獲得“黨的優(yōu)秀宣傳干部”、“優(yōu)秀思想政治工作者”等多種榮譽稱號,被《中國煤炭報》、《中國礦業(yè)報》以及省市新聞單位聘為特約人員。
煤礦的家庭有其特殊的意義。礦工郭建忠因傷致癱,他年輕漂亮的妻子康翠梅十幾年如一日精心侍奉,好多人也包括建忠的家人勸她前行,甚至郭建忠本人為了給妻子解脫都偷偷地自殺過,但康翠梅卻總是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的一如既往。我以《笑對生活》為題,將他們的故事寫成報告文學,發(fā)表在1987年4月17日的《河北日報》副刊。開篇說到:
“累了嗎?走,我們回去?!彼祁^送去一縷溫存,然后
喚過兒子: “力力,來幫媽一把?!庇谑?,母子倆從療養(yǎng)院的花徑中推著輪椅上的這一位向家門走來。
身后,是一片彩色的云。
康翠梅,21歲上丈夫因公致殘,5年多了。
這畫面感極強的一幕,無不讓人在心中留下諸多酸楚。是誰在說,煤礦工人是新時代最可愛的人?這里我更要說,他們相濡以沫含辛茹苦始終在牽腸掛肚擔驚受怕中生活的妻子亦為可敬。
安全是礦山企業(yè)的天字號話題。因此,我的眼睛我的筆頭我的嗅覺始終如一地緊盯著“這一片天”?!墩由降膱蟾妗?、《過斷層》、《井下有朵高高的云》、《蔚縣煤礦產(chǎn)煤百萬噸無死亡》、《老虎頭煤礦連續(xù)16年實現(xiàn)安全生產(chǎn)》等篇什都是不同時期從不同側面進行報道的。
當然,我們的新聞、我們的文學指向不僅僅是只停留在企業(yè)這一范疇內,其功能和效用是為社會為時代服務的。上世紀80年代后期,我已感到勞酬分配干群關系的一些問題,于是寫下《居官亮底好》這篇言論,意在為官者要心胸亮堂、收入清白,既要有政績,又莫要有劣跡??梢哉f,這是改革前期為防止腐敗開的一劑藥方(見《河北日報》1988年10月12日4版)。
真實是新聞工作者的良知和職業(yè)道德。這么多年來,無論是對外報道還是礦內宣傳,我從未出現(xiàn)過稿件失實的問題。這樣,既不會給領導找麻煩,也能取得良好的宣傳效應,不至于讓讀者特別是本企業(yè)職工或知情人有“不太靠譜”的感覺。當我再去采寫稿件的時候,礦工們便會很積極的配合。
上世紀90年代初,社會上一些不正之風有所蔓延,特別是表現(xiàn)在家庭婚姻倫理觀念上,出現(xiàn)了不少有悖于傳統(tǒng)道德體系的事情。在煤礦,就因為有的婦女嫌下井工人地位低而離婚的,而不少青年礦工娶不上媳婦的情況也十分普遍。根據(jù)這些情況,我一方面組織采寫了一批有針對性的新聞稿件,通過媒體發(fā)表引起社會關注,另一方面,利用礦內宣傳陣地,進行“好媳婦”“好家庭”的造勢傳播,并通過礦黨政與工、團組織配合給予表彰獎勵?!都抑琛?、《劉建忠的家庭話題》、《難得這樣一種意識》等特寫就是在這種情勢下成稿的,發(fā)表后收到很好的社會效應。1996年9月28日,《中國礦業(yè)報》在“人物”欄目給《難得這樣一種意識》做了編者按;《家之歌》與《劉建忠的家庭話題》分別發(fā)表在《張家口日報》與《中國煤炭報》星期刊的頭條。1997年6月,我以《發(fā)現(xiàn)與開掘》為題,在全省煤炭系統(tǒng)通訊員會議上介紹了這幾篇稿子寫作的背景和思想,并刊登在同年12期《中國煤炭報通訊》上。
新聞和文學是我關注礦山反映生活的雙翼。我的這兩只“翅膀”都充滿了正義和愛。只是表現(xiàn)方式不同。我的文學作品多數(shù)顯現(xiàn)著批判意識和理性力量,對礦工的生存狀態(tài)給予深深的關切和憂慮。如獲得“烏金獎”的報告文學《騾子哥們兒下井去》,以辛辣的筆風,從“騾子”這種獨特的生命物種所承受的生存苦楚中,暗喻弱勢群體的勞工,在激烈的人生競爭甚至傾軋中,艱難生活的歷史成因和現(xiàn)狀,同時也深刻揭露了私人小窯主像騾子一樣地使用窯工以至形成“礦難”頻發(fā)的根由。小說《臨界》則以直面現(xiàn)實的憂患意識,大膽反映了國有煤炭資源所遭受的嚴重破壞,揭示出造成這種無序開采的官僚腐敗已到了難以容忍的“臨界”狀態(tài)。應該說,這是以煤炭系統(tǒng)為題材的早期“反腐”之作,是最早揭示中國礦難深層積弊的一部小說。
小說創(chuàng)作于煤礦最困難的上世紀90年代中后期,那是一段煤礦工人紛紛下崗、放假,生活十分艱難,而小煤窯主則開始大舉進犯,不但無償掠奪國家資源,而且以各種手段腐蝕、勾結地方官吏,致使“有煤的地方大多成了有事的地方”。從1994年開始,因煤礦銷售遇到困難,職工們經(jīng)歷過一段“輪流下崗”的日子,我們機關的人員也不例外,每月只有83元錢的生活費。盡管如此,依然沒有放棄,依然靠手中的筆召喚憂國憂民的良知。
“大哥離去不到一年,我的另一位鄰居老郝也因肺癌撒手人寰,歲數(shù)比我還小。他是礦上連續(xù)十多年的勞模,一直是井下的兵頭將尾。面對著又一個殘破而傷心的家庭,我的心堵得很難受。兩年前,我在編輯《歲月如歌》的時候,他們都是我畫冊中的英模人物,于今,天隔一方,大家該說些什么?”(《未曾想過的告別》)。“我看著他珍老人病重的樣子,心里很不是滋味。他的老窯哥們多數(shù)已不在人世,他們是蔚州礦區(qū)昨日的歷史,曾經(jīng)輝煌的功臣。我來他家一共三次,頭一次了解情況,第二次拿著相機來,為他老倆口拍下了幾張照片,第三次為他們洗好相片送來。那幾天非常的冷,老人一家十分感謝,我只說這是我職責范圍內應該作的一點事情,我想留住你們的模樣。讓后人永遠地記住,要他們知道好日子是如何來的,自己該怎么做。礦山才能發(fā)展,社會才能進步”(《他珍和他的勞模弟兄們》)?!懊旱V是一個特殊的生產(chǎn)場所,礦工是一個特殊的勞動群體。這個環(huán)境里,有著太多的意外和感傷。呆久了,你會舍不得離開,無法拒絕與他們相處的歲月。至少我是感到了,并十分樂意為這些日子喝彩,當然不包括那些痛心悸首的個例”(《無法拒絕的歲月》)。這些作品充滿了強烈的憂患意識和人文情懷,字里行間透露出的對礦工的愛憐和感傷。這不僅僅是對煤礦的“窯哥們”,而是對所有社會弱勢群體的殷殷深情。因為我出身貧寒,半生坎坷,希望這些底層生活的人們,能得到更多的溫情和眷顧,一切勤勞善良的人們,理應擁抱幸福的生活。
2000年以后,我因工作需要,先后擔任了老虎頭礦的黨委宣傳科和蔚州礦業(yè)公司的企業(yè)文化科科長。我以為,這只是對我過去工作的一個肯定,只是給我又加了“一根繩”,讓我踏踏實實地把這個“套”拽到底。
這以后的十多年,是煤礦發(fā)展的一個鼎盛期。老虎頭礦在度過了50歲生日后并入開灤集團,為企業(yè)改制選擇了最佳路徑。這一時段,我干得格外開心,先后策劃了“50周年”礦慶,《烏龍出山》、《情撼蔚州》首發(fā)式,蔚州公司“6.29準軍事化演練”等活動,先后出版了8種新聞和文學類的書籍。2011年蔚州公司成為河北省首批“企業(yè)文化先進單位”,使老虎頭礦、蔚州公司在開灤集團、在全煤系統(tǒng)聲名鵲起。
大半生的寫作多數(shù)都是以蔚州和礦山為主的,包括散文集《瘦石集》、《情撼蔚州》;中、長篇小說《臨界》、《病房》;報告文學《蒼山作證》、《石炭生輝》、《騾子哥們兒下井去》;新聞文學《烏龍出山》、《無法拒絕的歲月》,以及文化類專著《蔚州融合文化》、《歲月如歌》等。作品曾連續(xù)兩屆獲河北省散文名作一等獎、華北散文優(yōu)秀獎、第三屆“新世紀之聲”共和國頌歌征文一等獎、中國作家創(chuàng)作年會一等獎、《散文選刊》全國散文獎一等獎以及“烏金獎”等30多種獎項。入選22種文集和多種教輔讀物,被中國作家代表作陳列館、中國傳媒大學圖書館、張家口圖書館多處收藏;傳略收入8種名典?!度嗣袢請蟆?、《工人日報》、《農民日報》、《中國青年報》等媒體對自己的作品都有過中肯評價。
也許命中注定與礦山有緣,也許總在一種感恩的情緒中回報著生我養(yǎng)我的家鄉(xiāng)熱土。在不斷流動的文字血脈中,最多的記憶是蔚州、是礦山。因為這里的人民經(jīng)常在幾百米地層深處為人類開采著光明和熱能,他們用汗水有時是熱血書寫著雄壯或悲情的歷史。我時常為他們的勞作與奉獻感到欽佩和驕傲,也因一些傷殘甚或失去生命的窯工弟兄及他們的家庭陷入久久的哀傷。我想,我的孕育著燦爛文化,特別是“石炭精神”和文化的土地,一定會深深震撼著讀者們的心靈,并堅定著他們奮發(fā)有為的志向。正是這古文化的熏陶和浸染、礦工的勞動與奉獻精神促使自己寫出了一篇篇飽含深情的文字,表達著深厚的鄉(xiāng)情、親情、友情,以及對土地、礦山和礦工的熱愛,并呼喚人們以仁義之心公民之責關注、扶助弱勢群體,捍衛(wèi)失落的傳統(tǒng)文化,彰顯強韌、奉獻、進取的民族精神。
40多年來,一直在文化思想宣傳這條線耕耘,不敢說多有成效卻終以勤勉敬業(yè)思學進取而名。2011年3月,鑒于自己為礦山文化建設和文化繁榮所作出的貢獻,開灤(集團)蔚州礦業(yè)公司為我頒發(fā)了“文化宣傳貢獻獎”;2011年6月,作為張家口市唯一的礦工代表,又獲得了“首屆全國煤炭行業(yè)‘德藝雙馨文藝工作者’”稱號。2012年3月,被蔚縣縣委、縣政府樹為“百名先進典型”之一。
現(xiàn)在,我這塊“石頭”已有幸進入了中國作家協(xié)會,并承擔了中國煤礦作協(xié)理事。同時還是《散文選刊》、《散文百家》、《海外文摘》、 “作家出版社” 以及中國文化藝術研究院等單位的特約人員。
我感謝培養(yǎng)自己的礦山,感謝與我親如兄弟的礦工。我認為我應該是礦山的兒子了,因為我在這片土地上工作奮斗了30年,是這黑色的沃土滋養(yǎng)了我,培育了我。所以,我愿意為她歌唱,為她書寫歷史。
我已逾花甲,不知未來還有多長的路。大半生的行程中自然經(jīng)歷了許多,不可能都寫出來。我之所以把筆墨留給礦山留給我的窯哥兄弟們,就是因為我在這里我在他們中間收獲了許多,懂得了厚道懂得了奉獻懂得了愛,知道了光明和熱能是怎么來的,后來的人應該怎樣珍惜。
作 者 簡 介
曹森,男,1953年9月生于河北省張家口市蔚縣。中國作家協(xié)會會員,中國煤礦作協(xié)理事,河北作協(xié)及中國散文學會會員。作品以散文、報告文學為主,著有散文集《瘦石集》、《情撼蔚州》,中、長篇小說《臨界》、《病房》等。《小島》、《回家》、《母親是山地的一株垂柳》、《家鄉(xiāng)暖泉如周莊》、《騾子哥們兒下井去》等篇什產(chǎn)生廣泛影響。作品入選22種文集,有的進入中、高等教輔讀物,多次獲獎;榮獲“首屆全國煤炭系統(tǒng)‘德藝雙馨’文藝工作者”等殊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