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年味
舌尖上的年味
臘八過了,年就要來了。在人生的旅途中,我經(jīng)歷了30多個年。2017年的春節(jié)就要來了,看著周圍的人置辦年貨,異鄉(xiāng)的同事們開始整理大包小包的行李,趕往回家的車站,抵達那一個日思夜想的叫做家的地方。
春節(jié)的氣氛漸漸濃厚了,我才恍然發(fā)現(xiàn)自己都沒有為過年準備什么,現(xiàn)在生活好了,年少過年時舌尖上的期盼,反而勾起了我對兒時春節(jié)的諸多往事,那一幕幕難以再現(xiàn)的畫面如幻燈片在腦海里輪番呈現(xiàn),心久久難以平靜。
民以食為天,記憶中的年味自然也離不開美食。購買年貨,首要的任務(wù)就是去買豬肉。不挑肥瘦,家家戶戶都是多多益善。只要去市場一轉(zhuǎn),就能看到賣豬的手法熟練,刀斧并用,兵乒乓乓一陣鈍響,整塊豬肉已四分五裂;除下肋排、大骨頭之外,余下的已經(jīng)四四方方地堆砌在大盆之中,看著就豐盛,于是歡歡喜喜的捧回家了。
豬肉是那個年代最重要的葷菜,沒有之一。因為豬肉的利用已經(jīng)達到了零浪費。瘦肉最需要,做丸子,包水餃,配炒菜,花樣百出;肥肉也不能少,要熬成豬油,是家里一年的主要食用油;大骨頭往往是一燉一大鍋,許多人家還要腌制起一些來以便保存;就連肉皮也不浪費,炸酥了吃或者用來做皮凍吃,都是很好的下酒小菜。
年關(guān)煮肉時,黑色的大鐵鍋蓋上烏黑的大鍋蓋后,在火苗的舔舐下,鍋蓋的縫隙之間漸漸散逸出蒸汽。佐料就只放些茴香、八角,水開肉滾之時,飄逸出來的肉香別說繞梁三日,就是至今回味起來,也是記憶猶新,勾人饞蟲。
對于小朋友而言,最開心的就數(shù)串門拜年。每到一戶人家,家長們寒暄幾句,主人就會給你上碗點心。那時的人都很質(zhì)樸,有條件就是碗水煮蛋,沒條件的來碗糖水泡凍米,點心不在貴,心意都是足足的。
小時候我也特別能吃,一個早上如果陪媽媽串三家門,可以眼不帶眨的三碗吃下肚。如今,好漢不提當(dāng)年勇。就算面對滿桌子的珍饈佳肴,我是還沒動筷子,就已經(jīng)覺得飽了。
好生活養(yǎng)刁了我們的胃,我們越來越難以得到滿足,早已失去了對“味”的沖動,再也不會對年夜飯垂涎三尺了?;蛟S,這也是人們覺得“年味”變淡的誘因。
如何過個好年,凝聚了人們對生活、對生命的所有美好祝愿。在過年的日子里,生活被理想化了,理想也被生活化了,當(dāng)生活和理想混合在一起時,就有了年的意味。
所以,“年味”始終都在,只是悄悄的改變了舊模樣。人們總說年味淡了,其實淡的不是“年味”而是“人心”。
曾經(jīng),它藏在媽媽忙前忙后做的一頓年夜飯中;藏在晚輩孝敬長輩的那一杯酒中;也藏在家家戶戶都貼上的喜慶對聯(lián)中。如今,它藏在微博、微信、QQ的紅包里;藏在悠閑的棋牌麻將、高亢的K歌里;也藏在不管認識不認識,見面都要說過年好的祝福里……(李榮/段王煤業(y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