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關(guān)鎖:北雁南飛的時節(jié)
北雁南飛的時節(jié)
前幾天,我正在菜地里往回運蘿卜,忽聽頭頂上傳來一陣“啊哇、啊哇”的鳥鳴聲。抬頭望去,一群黑色的鳥兒鳴叫著向南飛去。起初以為是大雁,后來凝神細瞅,這些鳥兒都有一對紅紅的腿兒,我才明白,不是大雁,而是一群紅嘴鴨。一瞬間,發(fā)現(xiàn)不是大雁后,不知怎么回事,我竟然有幾分失落的感覺。
記得小時候,每當深秋時節(jié),湛藍的天空便會偶爾有成群結(jié)隊的鳥兒飛過。這些鳥不像麻雀或烏鴉那般飛的凌亂。它們有著嚴密的組織紀律,總是排著長長的隊伍,有時候是“八”字型的,有時候是“一”字型的,整整齊齊,從人們的頭頂緩緩飛過??吹竭@樣的鳥,小伙伴們就會向著鳥群異口同聲地一遍遍大聲朗誦家鄉(xiāng)一帶流傳的一首童謠:“鴉娃鴉娃排溜溜,十五夜里炒豆豆”。
我所說的鳥群就是雁陣,也就是童謠中說的“鴉娃”,很多年前在家鄉(xiāng)的秋天,人們時??梢钥吹健?上КF(xiàn)在看不到了,可能是生態(tài)環(huán)境受到破壞,抑或可能還有只是我輩為了生計整日忙碌不曾留意吧。大概是因為每當北雁南歸的深秋,家鄉(xiāng)的人們在將田野里的莊稼全部顆粒歸倉后,都要照例爆炒一些玉米花,并隨后抄一些炒面作為冬季“速食快餐”的緣故吧,所以,這首童謠在家鄉(xiāng)一帶非常流行,那時候的小孩子們幾乎個個耳熟能詳、出口成誦。
由于很久沒有看見那藍天上整齊排列的雁字,我不由地思念起孩提時無憂無慮的快樂時光。那時候,小伙伴們的文化生活匱乏,沒什么可看,書是買不起的,就是小人書,幾分錢也買不起。大多的時間,是在玩泥巴、捉迷藏、打野仗中度過的。七八歲時,體弱多病的我,被父母限制不讓與小伙伴們在外面瘋跑,一個人無聊時,就傻傻的仰著臉向天空呆看,看天上的白云,一會變成一只雞,一會幻作一頭豬,有的云彩像飛機,有的云彩像帆船,看累了,就無精打采地回家。
那時候,村子周圍的鳥數(shù)量多,種類也多。尤其是麻雀,成群結(jié)隊糟害莊稼,趕都趕不走。而喜鵲倒是長得漂亮喜人,乳白的肚子,油黑發(fā)亮的羽毛,是我格外關(guān)注的對象。燕子也是我的“朋友”,在我家屋檐下做巢,我們也不打擾他們,能幾年間友好相處。偶爾掠過的雁陣,是我最喜歡看的。每當大雁從村子的上空列隊而過時,我會仰著臉看半天,看大雁如何變換隊形,直到飛得很遠只剩下一排小小的黑點,我還仰著臉在看。就像毛主席的詩詞里寫的那樣:“望斷南飛雁。”現(xiàn)在回想起來,我那時看鳥,純粹就是為了娛樂,排除與外界隔絕的孤獨與寂寞。我現(xiàn)在之所以一往情深地喜歡鳥,是因為在我的童年、少年時代,那些鳥們,曾經(jīng)給我童年寂寞孤獨的生活帯來了幾絲快樂!
對于大雁,我始終有一種似曾相識的感覺。這種鳥很少落下來,只是匆匆的過客,從頭頂一掠而過,很難近距離觀察它們的面目。能不能近距離地觀看大雁,對少時的我,并不重要。能經(jīng)常看到壯觀的雁陣,就是莫大的快樂??蛇@樣的要求,往往不能滿足。能看到雁陣,也只有在春秋的季節(jié),那是一段很短的時光,這讓我多少有點失望。看不到雁陣的時候,我會天真地問祖母:“大雁為啥要飛走呢?”祖母告訴我:“咱這里天冷,冬天沒有食物。南方不一樣,天氣暖和,食物又豐富,大雁飛回南方,是為了不被凍死、餓死。”我又問,南方那么好,大雁為啥又要回來呢?祖母說:“北方是大雁的老家,到了春天,天氣暖和了,就回家了。”這是當時祖母給我的唯一回答。我那時就覺得,祖母雖然沒文化,但知道的很多,說出的話看似簡樸卻很有哲理,耐嚼,值得回味,眼睛里滿是小星星般的敬佩。
后來,我在煤礦上班后,逐漸接觸到網(wǎng)絡(luò),才從網(wǎng)上一睹“芳容”并詳細了解到有關(guān)大雁的信息。原來大雁一種大型游禽,屬鳥綱鴨科,體型流線型。嘴寬而厚,嘴甲比較寬闊,嚙緣有較鈍的櫛狀突起。頸部較粗短,翅膀長而尖,尾羽一般為16~18枚。體羽大多為褐色、灰色或白色。成雁體重5~6千克,大的可達12千克。我國常見的有白額雁、鴻雁、豆雁、斑頭雁和灰雁等。大雁是人們熟知的鳥類類群之一,在遷徙時總是幾十只、數(shù)百只甚至上千只匯集在一起,互相緊接著列隊而飛,因為飛行路線筆直,行列整齊,人們稱之為“雁陣”。群雁飛行時排成“一”字或“人”字形,古人稱之為“雁字”。大雁喜歡河流、湖泊或沼澤地,那里有豐富的水生植物,還有魚蝦供它們覓食。因此,大雁很少在山野、村莊逗留。
大雁是出色的空中旅行家。每當秋冬季節(jié),它們就從北方成群結(jié)隊浩浩蕩蕩地飛到南方過冬,第二年春天再長途旅行回老家產(chǎn)蛋繁殖。大雁的飛行速度很快,每小時能飛68~90公里,幾千公里的漫長旅途得飛上一兩個月。在長途旅行中,雁群的隊伍組織得十分嚴密,它們常常排成人字形或一字形,一邊飛著一邊發(fā)出“嘎、嘎”的叫聲。大雁的這種叫聲起到互相照顧、呼喚、起飛和停歇等的信號作用。那么,大雁保持嚴格的整齊的隊形,即排成“人”或“一”字形,又是為了什么呢?
原來,這種隊伍在飛行時可以省力。最前面的大雁拍打幾下翅膀,會產(chǎn)生一股上升氣流,后面的雁緊緊跟著,可以利用這股氣流,飛得更快、更省力。這樣,一只跟著一只,大雁群自然排成整齊的“人”字形或“一”字形。另外;大雁排成整齊的人字形或一字形,也是一種集群本能的表現(xiàn)。因為這樣有利于防御敵害。在飛行中,領(lǐng)隊的大雁體力消耗得很厲害,所以總是由有經(jīng)驗的老雁當“隊長”,飛在隊伍的前面,而且還需要經(jīng)常與其它年輕力壯的大雁交換位置以保存體力。幼鳥和體弱的鳥則大都插在隊伍的中間。夜宿水邊或中途覓食時,總是由一只有經(jīng)驗的老雁擔任警戒。一旦遇到襲擊就鳴叫報警。大雁的每一次遷徙,途中都要歷盡千辛萬苦,但它們春天北去秋天南往從不失信。不管在何處繁殖,何處過冬,總是非常準時地南來北往。我國古代有很多詩句贊美它們,例如民諺:“八月初一雁門開,鴻雁南飛帶霜來。”陸游的“雨霽雞棲早,風高雁陣斜”,韋應(yīng)物的“萬里人南去,三春雁北飛”,《呂氏春秋》中的 “孟春之月鴻雁北,孟秋之月鴻雁來”等。
我還知道了大雁是禽中之冠,自古被視為仁、義、禮、智、信“五常”俱全的靈物。你想,雁有仁心吧,雁陣當中總有老弱病殘之輩,不能夠憑借自己的能力打食為生,其余的壯年大雁,絕不會棄之不顧,養(yǎng)其老送其終,此為仁者之心。大雁有情有義,雌雁雄雁相配,向來是從一而終。不論是雌雁死或是雄雁亡,剩下落單的一只孤雁,到死也不會再找別的伴侶。大雁講究禮讓,天空中的雁陣飛行時,或為“一”字或為“人”字,從頭到尾依長幼之序而排,稱作“雁序”。陣頭都是由老雁引領(lǐng),壯雁飛得再快,也不會趕超到老雁前邊,這是其禮讓恭謙之意。大雁有智,落地歇息之際,群雁中會由孤雁放哨警戒,為最難獵獲之物。古人所謂的“犬為地厭、雁為天厭、鱧為水厭”,是說這三種生靈最是敏銳機警,連天地都嫉妒它們。你看,一有什么風吹草動,群雁就會立刻飛到空中躲避,所以不論是獵戶還是野獸,都很難輕易接近地上的雁群。
根據(jù)專家們的論證,大雁北歸是一種遷徙習慣。大約在幾十萬年前,地球上有過冰河時期,天氣異常寒冷,北半球一些地區(qū)到處都覆蓋著冰快,當時幾乎所有的昆蟲和植物都被凍死。大雁等候鳥只好離開故鄉(xiāng),到溫暖的南方尋找生路。到了春天,北方的天氣轉(zhuǎn)暖,大雁就回來了。也有人說,大雁是一種感情豐富的鳥,它們有著很強的故鄉(xiāng)觀念,天氣暖和時,他們留戀故鄉(xiāng),就不辭勞苦,回到故鄉(xiāng)。久而久之,就形成了南來北往的遷徙習慣。除氣候原因外,還有一個原因是為了繁殖后代。春天,陽光溫暖,溫度適宜,大雁的體內(nèi)就會分泌出一種刺激素,刺激它身體產(chǎn)生生殖的需要。北方不僅是它們的故鄉(xiāng),而且地廣人稀,天敵較少,日照時間延長,樹木生長旺盛,昆蟲很多,有利于它們尋找食物養(yǎng)育雛雁,安全地繁育后代。
改革開放以來,由于大工業(yè)的快速崛起沒有實現(xiàn)與環(huán)境保護的同步發(fā)展,全國各地城鎮(zhèn)鄉(xiāng)村的天空普遍變得灰蒙蒙的,到處都是喧鬧的機器聲和嘈雜的人聲,就是看一只鳥也成了奢望,孩提時經(jīng)常目睹的雁陣自然成為一道消逝的風景。前幾年,我的家鄉(xiāng)河底,天灰樹枯井干,河水經(jīng)常斷流,偶爾流下來的都是土焦爐、洗煤廠排放的黑乎乎渾濁的污水。鄉(xiāng)親們患癌癥的莫名其妙地多起來,似乎到處都是死亡的陷阱,稍不小心就會命喪黃泉。連大自然的主宰——人類尚且如此,哪里還有大雁以及鳥兒們生存的空間呢?“云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如今,雁字難覓,錦書難托,不知我這一紙素箋寫成后,寄給誰?又由誰來寄呢?
一聲長嘆以后,我不禁由衷懷念起孩提時村子上空那氣勢恢宏、排列整齊的雁陣……(晉能集團四通煤業(yè) 馬關(guān)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