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強:想起過年那些事
在物資極度匱乏、很多生活用品要憑票購買的上世紀(jì)七八十年代,過年遠(yuǎn)沒有現(xiàn)在這么多姿多彩。但是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味道,回憶起小時候過年的那些事,也是蠻有趣的。
喝了臘八粥,年味就一天天濃厚起來了。走街串巷、趕集上店賣零食的,下鄉(xiāng)演戲放電影的,耍猴的賣老鼠藥的,貨郎、戧剪子磨菜刀的……三教九流,陸續(xù)粉墨登場。一放寒假,我們都解放了,手里攥著從大人那里軟磨硬泡、來之不易的幾張角幣,穿上為過年縫制的新衣,興沖沖氣昂昂地邀上幾個小伙伴,跑到幾里之外的集市上,看看這,摸摸那,就是下不了“買單”的決心。這邊香噴噴的煎包新鮮出爐,那邊油汪汪的大麻花在向我們招手,不遠(yuǎn)處炮仗攤此起彼伏、競相燃放的鞭炮震耳欲聾,喜歡看書的還想帶本幾分錢一本的“畫本”(小人書)回家看…… 攤主全都變著法子吸引我們這些小顧客的眼球,但是手里就那么幾毛錢,經(jīng)過幾番取舍,雖說也有不少遺憾,但總算也能盡興而歸。
臘月二十三小年這天,祭過灶王爺、打掃完衛(wèi)生后,大人們就正式著手過年的各項準(zhǔn)備了。換油打面、攤煎餅蒸饅頭、殺雞宰羊、過油辦貢、寫對聯(lián)剪窗花……事無巨細(xì),一直能忙到二十九貼對聯(lián)。大年三十都習(xí)慣“守歲”,沒有電視,廣播十點以后就停播,一家人圍在煤油燈下,啦啦家常,說說收成,東家長西家短,一夜不睡,頂多打個盹。天不亮,吃過素餡的“扁食”(取一年肅肅靜靜之意。那時候的餃子分兩種皮,白面的一人分幾個,雜糧面的不限量,能吃飽),就開始了重頭戲——拜年。族里兄弟爺們一二十人,在大哥的帶領(lǐng)下,按照老人的囑咐,選擇合理的路線,浩浩蕩蕩,全村一家不落,帶去祝福,送上問候,家里掛家堂的還要磕頭。由于人多,堂屋里坐不下多少人,主人家上歲數(shù)的往往在里屋炕上。人多屋子窄,前客讓后客,往往大哥他們都告別出屋了,我們幾個年齡小的還在院子里沒進(jìn)屋,確實也有走過場之嫌。那時人們鄉(xiāng)土觀念特濃,不論天南海北,能回來的都家來了,還帶回來我們從沒見過的吃的用的,讓大家耳目一新,暗暗下決心長大后也要出去見見世面。鄰里們都非常好客,鉚足了勁拿出自己平時不舍得吃的最好零食招待大家,千萬不能讓別人看不起。初一一過,就開始走親戚了,初二去姥娘家,初三去姑家,當(dāng)然也沒有固定的模式,直至正月十四也不算晚。幾包糕點,兩個罐頭,條件好點的打二斤燒酒,就能“混”一頓好飯吃,孩子們即使步行一二十里路也心甘情愿,搶著“跟班”。過了十六一開學(xué),我們的好日子也到頭了,學(xué)習(xí)緊張不說,也沒有好吃的了,大家又開始了對下一年的期盼,希望明年吃的玩的會更多更好。
義橋煤礦 王強